今天,一场备受瞩目的较量即将上演,中国主场迎战澳大利亚。对于参赛双方而言,都视本场比赛为本次世界杯预选赛最为关键的一战! 实际上,两队在局势上都尚有一定周旋空间,然而毋庸置疑的是,胜利能极大程度地优化球队在本组处境。 中国则期望领先巴林和印尼,甚至有力地对沙特形成卡位干扰。 比赛来临之前,我觉得很有必要向大家说明:为何在亚洲区预选赛的研究方面,我比其他人都更具优势。 这里为大家准备了本次预选赛历史资料收藏文件夹,方便各位更好地关注老委鬼公众号 。从第三轮预选赛至今,恰好一个轮回。澳大利亚主场3比1战胜中国比赛当天,是澳大利亚主帅波波维奇首秀。从那之后,澳大利亚保持不败,本次杭州行,是对于波波维奇而言的国家队循环♻️!初次踏入悉尼,四十载悠悠岁月,波波维奇的征程一路辗转,足迹遍布日本、英超、世界舞台,身为教练的他更是荣膺亚冠荣耀。 一带一路的每一次旅程,都能成为助力澳大利亚足球摆脱当下颓势、重振雄风的关键力量 。在他看来,生活每一段过往,无论场内还是场外,都是宝贵财富,将这些经历融会贯通,便能从容应对眼前的重重危机。 澳大利亚客场之旅,将与中国在我们美丽的杭州展开激烈角逐! 大约750年前,马可・波罗曾到访杭州,他毫不吝啬赞美之词,盛赞杭州为世界上最为辉煌的城市 。此地素有 “天堂之城” ,马可・波罗漫步西湖畔时,竟让他不禁忆起了远在万里之外的家乡威尼斯。如今,波波维奇率领的澳大利亚也来到了这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他们的命运将在此接受裁决。咱们不妨将目光回溯到去年双方首次交锋,那场比赛也是波波维奇执掌国家队教鞭后的 “首秀”。开场阶段,谢文能先拔头筹,然而澳大利亚凭借主场之利,最终以3比1逆转取胜。波波维奇并未因循前任教练阿诺德的433阵型,而是将精力聚焦于麾下球员的特点与优势。那么,对于满心期待中国今天爆冷的我国球迷来说,从去年那场失利中,究竟能探寻出哪些关键奥秘呢? 这对于今天这场比赛的局势走向,又有着怎样至关重要的预示意义呢? 无可否认,那场比赛失利之后,鲜有人再去深入思索这些问题。所以,当我今日决意运用复盘推理的方式,深挖去年那场比赛的每一处细节时,或许不少人会选择直接略过。 但波波维奇在飞赴杭州旅途中,一直全神贯注地回看数月前的比赛录像,往昔排兵布阵的种种场景,似乎又在他脑海中一一浮现 。去年的那场比赛,波波维奇手下至少有五名后卫可供调配,然而他最终选定了三中卫的组合,分别是罗尔斯、苏塔尔以及托马斯・邓。 我能理解波波维奇的战术意图,这实际上赋予了球队在控球阶段以及无球跑动时的灵活性。 从比赛录像呈现的情况来看,澳大利亚阵型看似523。两边路在多数时候主要承担着防守重任,但在进行高位逼抢时,他们的位置甚至会比双中场驱动的欧文和奥尼尔更靠前。这也就意味着,当澳大利亚控球或展开反扑时,球队会演变为325以及3241。 我注意到,双方首场比赛中,中国经常尝试从边路突破。 每当这时,澳大利亚边路球员会保持在稍高的位置,积极实施压迫式防守,而另一名边后卫则会及时回撤,使球队形成424阵型。 正是这些调整,使得一度取得领先的中国在进攻时变得无从下手,并且在比赛的大部分时间里,只能无奈地选择被动反击。 通过让边后卫保持高位逼抢的态势,澳大利亚得以充分利用边路的空间对中国的进攻形成干扰,最终在防守时又能切换为标准的四后卫阵型,成功化解来自中国的威胁。 中国能够率先由谢文能取得进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澳大利亚右中卫邓在争抢时出现失误,身材高大的苏塔尔只能离开自己的防守区域前去协助补位。 波波维奇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问题,出人意料地在比赛上半场就将邓替换下场,顶替他的是杰里亚。杰里亚上场后极为自信,迅速纠正了澳大利亚右路存在的防守问题。几天前澳大利亚以5比1击败印尼的比赛中,杰里亚再次稳稳地占据了右中卫。 而且在双方首回合比赛中,他替补上场的那45分钟,已经给中国的左边路留下了深刻且难以忽视的印象。 杰里亚不仅在国家队层面与中国多次交手,在亚冠赛场,他代表墨尔本胜利时也曾与上海海港有过正面交锋。 下图很经典的告诉各位,杰里亚在2018年初,曾代表墨尔本胜利盯防武磊的射门,远方是当时还担当上海海港的队长浩克。多么久远的记忆。这种低位防守的战术布置,充分展现出中国在客场作战时的策略考量,以及相对保守的比赛思路。由于中国的边路在这一模式下几乎完全放弃了进攻,这就使得古德温得以利用边路空当,轻松地创造出进攻机会。 赛后,我留意到国内舆论场中存在不少关于这场比赛的复盘分析。很多人都在 “马后炮” 式地指出,中国队取得领先之后不应该如此保守。然而,他们仅仅看到了表面现象,却未能触及问题的核心关键。 实际上,我并不认为伊万科维奇是一时糊涂才做出这样的决策。因为在近几年的比赛中,澳大利亚在面对低位防守时,一直表现得颇为挣扎,无法得分。 也就是说,当中国取得暂时领先后,伊万科维奇选择 “摆大巴”,这其中固然有他战术风格保守的因素,但更为关键的是,澳大利亚在进攻得分方面存在短板。通过这种稳守反击、软磨硬泡的战术,或许是中国在客场取得领先后,所能做出的唯一且相对合理的选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韦世豪在球队战术体系所扮演的角色变化。 比赛前期阶段,韦世豪主要负责紧盯澳大利亚右边卫米勒的跑动,对其进行防守限制。而当中国取得领先之后,韦世豪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承担起了一种混合防守的任务,甚至参与到区域防守当中。然而,这样的安排在一定程度限制了韦世豪个人创造力的发挥,也打击了他的自信心。 与之相反的是,这让澳大利亚的米勒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因为波波维奇安排米勒上场的主要任务原本是侧重防守,但随着韦世豪位置的回缩,米勒便得以大胆地实施高位逼抢战术,给中国的防线施加了更大的压力。很快,场上的局势便让澳大利亚找回了扳平比分的信心。或许中国的领先并非在赛前计划之中,这反倒给球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澳大利亚无处不在的单人紧逼防守策略,有效地瓦解了中国的反击攻势。在每一次向前推进的过程中,中国都会被澳大利亚层层设防的防线所阻挡,最终拖垮。 波波维奇果断做出决策,安排麦格里替换下了在场上陷入困境的伊兰昆达。 与自信满满的右路相比,伊兰昆达在左路始终无法突破谢文能所镇守的区域。特别是中国的右路有费尔南多,他在那场比赛中的跑动和带球极为活跃,给伊兰昆达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伊兰昆达被换下后,波波维奇巧妙地利用麦格里的经验,让他担当起了 “伪 10 号” 的角色。麦格里凭借其在狭小空间内出色的转身能力以及控球时的强大气场,激活了澳大利亚队的左路区域,为另一侧的古德温创造出了更多的进攻空间。同样,麦格里在狭小空间内精湛的传球技巧,也让球队的中场组织者欧文赞叹不已。得益于这次成功的换人策略以及波波维奇在战术上的自信调整,中国想要保持比赛胜算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扁平、静态的防守体系在澳大利亚的进攻冲击下,也变得愈发容易被突破。还有一位在比赛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的球员,那便是替补登场的右中卫杰里亚。他替换上场后,成功解决了托马斯・邓所遗留的防守问题,而且成为了球队推进球权的重要一环。凭借出色的个人能力,他轻松突破中场防线,巧妙地绕过中国第一层防守。 到了下半场,韦世豪往往会等待球传至澳大利亚后防线后,才上前追赶并试图抢夺球权。这样的做法,无疑给澳大利亚右边卫米勒带来了极大的活动自由度。 一旦韦世豪在进攻端的威胁减弱,右中卫杰里亚和右边卫米勒便能够从容地寻找反击的机会,将球传送出去。自然而然地,右边锋古德温就获得了更多释放自身进攻能力的机会。 估计古德温自己也不太清楚,为何他在中国球迷群体中会拥有如此 “神奇” 的地位。 在中国足球相关的趣闻圈子里,有两个人物一直让我感到十分费解。一个是当年百度贴吧的 “李毅大帝”,另一个则是在雷速聊天室里常常被提及的 “古德温救我”。古德温仿佛真的带着 “Good Win(美好的胜利)” 这样的好运,成功取得了进球。 那场比赛中,他常常会回撤到中场接球,表现得从容不迫,犹如闲庭信步一般。 这显然是波波维奇在下半场所采用的行之有效安排,也是澳大利亚能够在整场比赛中反败为胜、击败中国的关键所在! 他们在进攻三区踢出极具威胁且流畅的配合,策划出多次有威胁的进攻,使得中国两个边路完全被压制。 当然,在这样有利的战术环境下,古德温的个人才华也得以完美地展现和释放!国内,关于澳大利亚的信息大多聚焦于其后卫线和进攻端有大量主力缺阵这一点。 “盘口思维” 的人会说,这些信息在V站APP上都能查到,难道足彩公司会对此一无所知吗? 确实,在波波维奇的立场来看,对于球队伤兵满营的状况,他早已见怪不怪了。然而,这就是国际足球的现实,无论是对于球员还是工作人员而言,都是如此。 波波维奇仅将这些困难视为寻找解决方案的线索,并且总是以一种极为积极的态度去应对。 自去年出任国家队主帅以来,他所处理的每一项工作几乎都伴随着危机。 对于骄傲却又容易急躁的澳大利亚球迷来说,这场与中国的比赛,其价值远不止于拿到三分那么简单。2014年,波波维奇曾率领西悉尼流浪者一举夺得亚冠冠军。那之后的十年里,他大部分时间都在澳超联赛度过,带队成绩稳定。 这一任命流程极为迅速,在澳大利亚足协宣布阿诺德离职仅三天之后,波波维奇就走马上任了。 此前,他一直身处克罗地亚,当得知澳大利亚足协的邀请后,他特意赶回澳大利亚完成谈判。 甚至在接手这一职位之前,他根本没有看过澳大利亚输给巴林以及被印尼逼平的比赛。 但就像我刚才提到的,他拥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优秀的复盘能力。所以,仅仅利用在航班上那些原本无聊的时间,他就能迅速找出问题所在,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澳大利亚几天前5比1大胜印尼,他同样面临着球队防守体系近乎崩塌的困境。从近期的比赛成绩不难看出,他每次参赛都会带着明确计划和方法,而且他更倾向于对球员进行调整,而非轻易改变比赛计划。 当伤病和球员缺席导致球队的战术灵活性和独特性受到影响时,他常常会当机立断,不假思索地做出决策,就如同今天迎战中国队时的情况一样。 就拿我们提到的右中卫杰里亚来说,在入选波波维奇国家队大名单之前,他上一次代表国家队参赛还是2016年的事。 这足以表明,波波维奇对于那些有着墨尔本胜利队背景的球员,总是格外偏爱。此外,他还成功说服中场球员卢昂戈在退役之后重返国家队。 有意思的是,卢昂戈因伤再次退出国家队时,波波维奇又征召了来自麦克阿瑟的34岁中场老将布拉坦,很多人认为他都应该退休了,结果意外入选了。过去半年时间里,他有许多看似不可思议的操作,让人觉得有些 “业余”,但最终的结果却又颇为有趣。 与中国比赛之前,他根本不把缺兵少将的问题放在心上,他更强调的是全队活力。 最终,他认为自己的球队在心理优势方面处于上风,中国则处于下风。这也就意味着,他更清楚该如何给中国队制造出令其不适的比赛节奏。伊万科维奇和波波维奇之间的斗智斗勇,都有来自克罗地亚的足球传统较量。大家还有印象的话,在首回合澳大利亚主场3比1战胜中国的比赛中,杜克担任单中锋。然而,在本赛季开启的日本联赛里,杜克仅代表町田泽维亚出场过一次,那是在2月26日的比赛,当时町田泽维亚以0比1不敌东京绿茵,杜克上场45分钟后就被替换下场。在澳大利亚最初拟定的大名单中,杜克落选其实并不让人意外。但随着塔加特和延吉受伤,这两人并未随队前往杭州,而是分别前往珀斯光荣和朴茨茅斯。如此一来,杜克只需跨越鲸海,便能在周六早上顺利抵达杭州,与久未碰面的大部队会合。 这一选择再度彰显出波波维奇随机应变的执教风格,或者说他出牌毫无规律可循。 此之前,麦格里、斯塔马特洛普洛斯和梅特卡夫等人也因伤无奈离队。 波波维奇在上周澳大利亚5比1战胜印度尼西亚的比赛中启用了塔加特,中场休息时,塔加特因腹股沟出现问题被换下场。 另一位中锋延吉甚至连比赛都未能登场,在训练中受伤后,便直接提前退出。 毫不夸张地讲,延吉是当前这一代澳大利亚进攻端最适合中锋位置的球员,他身高1.87米,具备典型中锋的身体条件。然而,这位26岁的黑人中锋自去年11月以来,就一直饱受伤病困扰,即便在朴茨茅斯踢球期间,也仅仅出场3次。 这位曾是阿诺德麾下最值得信赖的常规中锋,在波波维奇执教的前三场比赛中首发出场,随后便被搁置一旁。正如我国媒体对伊万科维奇评头论足那样,当杜克从日本被临时征召入队后,自然引发了一些质疑声。不少人怀疑这位仅在日本联赛踢了45分钟的球员,是否真能胜任迎战中国队的重任。甚至有媒体提议,应当将澳超目前的射手榜第一人博蒂奇招入国家队。 然而,常识告诉我们,东京与杭州之间的飞行时间仅三个多小时,而从墨尔本飞往杭州却需要11个小时。但博蒂奇若要飞过来,他前后所需的准备时间至少得36个小时。仅从这一点来看,博蒂奇入选国家队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 其次,杜克参与过首回合迎战中国的比赛,作为老队员,他对球队的战术体系和运作模式了如指掌。因此,在球队出现锋线危机时,向杜克发出求救信号而非博蒂奇,也是合情合理的。 即便如此,自传奇射手卡希尔退役之后,澳大利亚在这些年里,始终未能寻觅到一位真正值得信赖的中锋球员 。我特别留意了这一届来到中国的澳大利亚进攻者名单,大家可以看一下特点。
韦卢皮莱,身高1.81,边锋
阿尔扎尼,身高1.71米,边锋,前腰
博列洛,身高1.78米,右边锋
古德温,身高1.83米,左边锋
蒂里奥,身高1.7,边锋
杜克,身高1.82米,前锋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普遍身材一般,波波维奇最大的遗憾或许就是延吉的受伤了。
倘若延吉没伤,波波维奇原本有机会观察这位高大中锋在赛场如何对中国防守体系,同时研究他怎样更好地融入澳大利亚整体阵型。
如今,杜克成为了球队在中锋位置上的唯一选择。
杜克经验丰富,并且他具备出色的头球能力。
作为去年亚洲杯第二身高的中国队,实际上屡屡防高空球方面漏人。
今天,到底如何考虑对高空球的控制,想必伊万科维奇应该心里有数。
相比而言,我更为担心的是澳大利亚在边路的突破。
几乎每一位澳大利亚进攻者都擅长从边路发动进攻,这无疑会考验中国的两个边路球员,他们需要在攻防转换的瞬间,具备更快速的判断力,准确地进行卡位防守。
实在很难奢求澳大利亚能有比以大比分战胜印尼更好的表现了,毕竟多年以来,澳大利亚都未有过如此畅快淋漓的射门数据。 不过,大家仔细去研究这场比赛,或许会发现,比分的背后存在着不少运气成分,而这也能让中国从中看到一些信心。 比赛伊始,印尼就创造了一次点球机会,只是可惜未能命中。 虽然最终的比分定格在5比1,但实际上,澳大利亚开场时险些就落后两球。 他们不仅在与中国的首回合比赛过早丢球,而且在很多时候都会莫名其妙地失球。 该队主帅是克鲁伊维特,其首发阵容中有十名球员出生于荷兰,场上只有一名球员出生于印度尼西亚,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曾经的 “荷属东印度群岛” 。 这些刚入籍的球员拥有丰富的荷甲经验,他们在比赛中展现出了足够的勤奋和潜力,这足以证明印尼有潜力成为亚洲足坛的一支重要力量。 当印尼后卫迪克斯射出的点球击中门柱后,球队的那股进攻锐气一下子就没了。 但开场的那个点球进了,说不定之后的印尼会更加气势汹汹、进攻更加猛烈。 我更认为,澳大利亚在那场比赛中受益于主场优势,而这次对阵中国队,他们则是客场作战。 0比1输给沙特的比赛中,沙特控球率高达80%,射门次数是19比4。中国甚至没有射门数据,全场仅仅完成了187次传球,传球准确率为 67%,而沙特完成了743次传球,准确率高达90%。 林良铭吃到红牌之后,沙特的进攻如排山倒海般汹涌而来,这无疑是对伊万科维奇防守策略的一次考验。从这些数据对比来看,0比1输掉比赛也并非是一个特别糟糕的结果。 我还想说,中国的主场优势至关重要,开场时的气势更是关键。此外,从澳大利亚击败印尼的比赛中,还能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的控球率仅为40%,这表明澳大利亚在控球能力方面亟待提升。根据数据呈现,印尼队的控球率高达60%,而且无论是在常规进攻还是危险进攻方面,印尼都显著超过了澳大利亚。由此可见,澳大利亚能大胜印尼,运气成分着实不小! 这难道真和那个good win的名字有关?今天,澳大利亚的进攻端缺乏优秀射手,而守端至少有三名主力球员缺席。即便波波维奇原本最可能选用的五人后卫组中,有四人因伤无法参赛,其中包括苏塔尔、西尔卡蒂、马修斯和博斯,但这并非是澳大利亚控球率低于印尼的根本原因。 与印尼的比赛中,左中卫罗尔斯、中卫布尔吉斯以及右中卫杰里亚都出现了个人失误。特别是杰里亚,他在比赛进行到第78分钟时犯下的失误,直接导致丢球。 中卫布尔吉斯和罗尔斯在比赛第7分钟时也出现了失误,只是因为印尼罚丢了点球,所以他们的失误才没有被深入研究和放大。 实际上,印尼获得的那个点球并非是自身创造出的机会,而是源于澳大利亚自己的失误。 从防守层面来讲,澳大利亚的表现相当一般,其防守体系显得有些紧张,而且存在不少马虎之处。 倘若印尼开场的那个点球成功命中,那么比赛的最终结果有可能会截然不同。 一直以来,我特别提及不同的时间对于球队都或多或少有影响!19时比赛,换算到澳大利亚大部分时间是22时,如果中国到20时比赛,那么澳大利亚就是23时了。所以从亚足联的商业收视率角度,可以理解这个决定,但的确影响了我国的比赛作战计划。但真正对比赛伤害的主因还是球场内的球迷,对于今天的非工作日,19时比赛肯定会影响原定的一部分杭州本土球迷到场的时间。这意味着19时比赛并没有从实际上影响到中国队,但从心理上,因为有媒体学层面的宣传,一定让中国内心感受到不舒服!而实际上这个时间的关系点,也许有一条原因就是为了迁就澳大利亚球迷有更多的收视率。从另外一个角度,国际足联对于电视直播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强调。在一份关于为什么要把世界杯从32强扩军到48强的数据中,有一个重要的调查信息显示,这样就可以让中东人有更多的可能参加世界杯,也可以让中国队有更多的可能参加世界杯。因为,中国队参加世界杯,可以把观看世界杯的收视率再提高3%。